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田径 “三十”而立

刘硕阳 人民体育 2022-09-23




  37秒79!10月4日晚的哈利法国际体育场,见证了中国男子4×100米接力新的国家纪录诞生!再过几个小时,苏炳添就将和他的队友们一起,连续第三次踏上世锦赛接力决赛的战场。


  在此之前,中国田径选手们已在世锦赛赛场上佳绩频传,以3金3银3铜的成绩高居世锦赛奖牌榜的第二位。9枚奖牌,也超越了近30年前、1993年斯图加特世锦赛中的8枚奖牌,成为了中国田径在本土之外举行的世锦赛历史上的最大“丰收”。



  30这个数字,对于中国田径有着特殊的意义。30岁的巩立姣,在多哈世锦赛上成功卫冕女子铅球金牌,将自己的世锦赛奖牌数扩充至7枚;30岁的李玲,今年刷新了自己保持了3年多的女子撑杆跳亚洲纪录,并时隔4年再度闯入世锦赛决赛;30岁的苏炳添,虽然受伤病影响成绩不如去年亮眼,但依旧实现了连续4届闯入世锦赛百米飞人大战的壮举;30岁的吕会会,今年先后3次打破女子标枪亚洲纪录,并在世锦赛上勇夺铜牌;还有9个月也将年满30岁的谢文骏,今年两度刷新个人最好成绩,并在世锦赛中创造了刘翔之后中国选手在直道项目中的最佳战绩;里约奥运会后暂别赛场又在本届世锦赛中夺得女子20公里竞走金牌的刘虹,更是已经年满32岁……


  30岁上下,在这个通常被人们认为已是步入职业生涯末年濒临退役的年纪,这些中国田径的“顶梁柱们”却还在不断创造个人新高,刷新着自己的极限。那么,让他们能够“永葆青春”、实现“逆生长”的秘诀又是什么呢?


思考


  2018年初,头一次一个人来到美国投奔外教训练的谢文骏,刚一到就被“吓了一跳”。


  “外教的训练量连我们平时在国内的一半都不到,有时甚至不需要穿钉鞋,”谢文骏透露,“同时,他们更多是对训练中的技术表现要求更高,只要把技术跑出来就行,然后会用准备活动等其他方式提升你的能力。”


  训练理念的差异也引发谢文骏不断思考,而教练也鼓励他这样做,“比如说起跑,可能教练给我的训练建议会给我造成有些肌肉的疲劳,从而影响到训练,那我就说我想角度再高一点,等等,”谢文骏介绍,而教练则会根据他的想法进行更多的尝试,“如果行就继续下去,效果不好的话就再调整。”


  在谢文骏看来,运动员不应做一个只会点头的“乖乖仔”,而要把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反馈给教练。“这并不是说不服从教练,但自己的感觉通常还是最准确的。”传统的训练理念中,通过训练量的积累来促进成绩质的提升仍占主流,而在谢文骏12年的竞技生涯中,已目睹了太多同一批的运动员早早退役。



  “我们这个年龄段的运动员,为什么退役?基本都是因为受伤。为什么会受伤?就是因为练得太狠,”谢文骏说,“量太大,活活把运动员的运动寿命给消耗掉了,可能二十五六岁就废掉了。”


  懂得思考,也是众多优秀田径运动员的“必备素养”,中国田径名宿、跳远名将邹振先便回忆,自己结束一天训练躺到床上时,还会把自己需要掌握的技术动作像“过电影”一样过一遍。苏炳添能够在2015年冲破10秒大关,同样得益于充分的思考、求证,从而更换了起跑脚,进而改变整个比赛节奏来实现突破。


  “到了这个年纪,一定要自己去领悟一些东西,”谢文骏说。


掌控


  谢文骏表示,这一年来自己领悟最多的,还是对本体的感觉和技术的掌控,这同样也是苏炳添的强项。


  在过往比赛中,苏炳添对自身状态的掌控非常准确,并据此制定比赛的战术和执行方案,通常能够用最小的消耗实现战果的最大化,最后的比赛成绩也往往与他赛前的预测相差无几。正如世锦赛中所表现的一样,只有受伤,才能干扰到他这种“超能力”的发挥。


  对自己身体、技术的掌控,同样是杰出运动员的必修课。在女子20公里竞走的前18公里,刘虹与切阳什姐都并驾齐驱,难分高下,然而在最后两公里的决胜时刻,刘虹分别走出了4分17秒和4分09秒的“高速冲刺”,一举奠定胜势。正是对于自己身体状态和技术能力的充分了解,才使得这位世界纪录保持者敢于在当地高温、高湿、午夜等不利条件下把制胜点放在最后。“十几年参加大赛的经验,自己还是很能掌控训练把握自己状态的,”刘虹赛后说。


  无独有偶,今年以4米72创造女子撑杆跳亚洲纪录的李玲也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这一点。9月27日下午进行的世锦赛女子撑杆跳预赛中,李玲在4米50的高度上已经失败了两次,把握不住最后一次机会,她就将告别本届世锦赛的赛场。


  “以前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更慌,但现在年龄大了之后相对更稳定一些,”李玲在第三跳前稍微调整了下起跳点,一跃而过,并在随后一次跳过4米60,强势晋级,“我觉得进入而立之年后最大的改变还是了解自己更多了一点。”


  谢文骏认为,这种掌控需要长年训练的积累,不可操之过急,“跨栏的动作我已经做了几万次,年轻选手可能只做了几千次,还要经过更多技术上的磨炼才能产生自己的本体感觉,”谢文骏说。


自信


  10月3日晚的赛后混合采访区里充满了欢声笑语,刚刚卫冕女子铅球冠军的巩立姣也将夺冠的喜悦感染到了每一个人。


  开玩笑是世界冠军巩立姣的“日常”,爱笑也是她的特点,接受采访时,往往她一句话说完,别人还没反应过来,自己就已经哈哈哈地开怀大笑起来。开朗阳光是她的性格,也与她的自信密不可分。



  女子铅球决赛进行到第三投,此前排名第二的牙买加选手托马斯-多德一举投出19米36,距离巩立姣当时的19米42只有6厘米的差距。然而巩立姣却没有惊慌,在随后一投中投出19米55的成绩做出回应,并凭借此成绩夺冠。没有强大的自信,便无法在挑战到来之时站稳脚跟。“毕竟我也是很老很老的队员了,觉得到现在自信是改变最大的一点,”巩立姣何时都改变不了风趣的本色。


  因为有思考所以能掌控,因为掌控所以建立自信,又因为自信激发进一步思考,相互扣紧的一环环让优秀的中国田径健儿们不断延续着自己的巅峰。


  而这一切都要源于对职业生涯梦想的执着。


  回到2014年5月,当时只有24岁的谢文骏力压世界冠军罗伯斯等高手夺得钻石联赛上海站冠军,赛后他却陷入了恐慌。


  “因为当时我已经把现有的技术发挥到最好了,没有再去提升自己的空间了,”谢文骏说,“运动员最害怕的就是知道自己已经到头了、到顶了。”


  5年之后,当改变了技术的谢文骏在上海站比赛中以13秒17创个人最好成绩夺得冠军,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自信与饥渴。“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,还有很多潜力可以挖,”于是在世锦赛中,他使得中国选手时隔8年再度闯入男子110米栏的决赛。


  “没有什么比梦想更值得坚持,”巩立姣说。


相关阅读

 

 

 暖心!围棋世界冠军齐唱《我和我的祖国》



来源:人民日报体育微信公众号

本期编辑:陈驰

人民体育实习生火热招募中:我想试试!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